http://www.ncu.edu.cn/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我校自2001年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来,共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力学、马克思主义理论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热烈欢迎、真诚期待各工作站与我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

联系电话:0791-83968560 电子邮箱:ncubsh@ncu.edu.cn

1、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资料介绍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于2001年,是江西省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流动站依托于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太阳能光伏学院、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发光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学科是江西省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1993年材料物理与化学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西省第一个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研究人员10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0%。目前学科队伍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科研项目100项,项目经费15000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二十余项。
研究方向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微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2、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资料介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于2003获批准设立,现有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生物质转化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中德联合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德食品工程中心等相关研究平台。现有教学科研用房21500M2,教学科研实验设备总值超10000万,实习基地10个,科技图书资料5万余册。拥有一支国家“千人计划”、教育部 “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以及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为学术带头人及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内外留学归国博士为中坚力量的研究队伍。近三年,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863、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91项;近年来获各类科技奖励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项为合作),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1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
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化学与食品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食物(含生物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加工与保藏、营养与食品卫生
3、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资料介绍南昌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于2007年,依托于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设有江西省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重点教学研究平台。机电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批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南昌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江西省优势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项目,课题经费超过了2000万元。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7项。国家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如:南昌大学铁道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铁道部高铁轨道检测技术,2009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方向机器人技术、机械表面界面行为与控制、新能源汽车和高铁检测、制造过程管理信息化等。
4、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资料介绍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7年获准成立,填补了我省医学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零的空白。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主要依托第一、第二、第四附属医院及附属口腔医院和眼科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机构:1个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医学生物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1个江西省高血压病研究所、1个江西省医学遗传与基因治疗研究所、1个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所、1个江西省心脏血管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50人,博士生导师40人。承担各类纵向科技计划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项,资助经费超两亿元。
研究方向内科(心血管、消化、血液、呼吸、肾科、内分泌等)、外科(烧伤、泌尿、肝胆、心胸、矫形、整形美容等)、基础医学、神经病、病理、影像、营养、肿瘤学、急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妇产科等。
5、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资料介绍2009年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9年获准设立,依托生态资源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省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形成了稳定且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现有教授32名,博士生导师2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拥有优越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实验装备条件,实验基地总建筑面积18598 m2。拥有德国Christ冻干机、瑞士万通861型离子色谱仪、美国PE 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6890N气相色谱仪等重要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近5年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科研项目49项,项目经费近5000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十多项。
研究方向水资源与水环境、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湖泊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经济与管理
6、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资料介绍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2年获准设立,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已招收培养博士生12届,毕业9届。现有23位博士生指导教师,教授3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人,国家教学名师奖1人,国家教学团队1个。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了国家人文社科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综合集成新建了三个低碳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基地和新建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地。 “十五”和“十一五” “十二五”期间十五年连续三次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和教育部优秀人才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0项及一大批省部级研究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621篇,获省部奖励36项,其中,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2项,新型应用专利1项。
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系统动力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决策分析、人力资源与科技管理、金融管理与金融投资、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资料介绍南昌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2年获准设立。依托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现有“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研究平台,拥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钙离子成像系统等先进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更加合理的学科队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人,国家“杰青”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27人。近5年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南昌大学的“生物科学”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学科。近5年来,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及其它国家部委项目计220项,省重点科技项目200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30次,专利18项。
研究方向动物资源学、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态与资源利用
8、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资料介绍南昌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获准设立,现已成为江西省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现有教育部生物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分子及应用催化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微纳米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化学实验中心、高性能锂动力电源及应用研究平台、绿色催化材料实验室等重点研究平台。流动站目前有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方米,拥有超过3000万元的较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有较为齐全的图书资料和数字化资源。现有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4人。近5年来共招收博士研究生41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和教育部长江学者与优秀创新团队项目30余项。课题经费超过了2000万元。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专利授权近20项。
研究方向催化与新能源、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与工艺
9、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资料介绍南昌大学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于2014年。该流动站依托于南昌大学化学学院。南昌大学化学学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学研究人员10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目前学科队伍中有杰青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3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3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科研项目100项,项目经费3000余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十余项。化学学科进入了ESI国际学术评价TOP 1%。
研究方向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
10、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资料介绍南昌大学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于2014年,是江西省第一个力学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依托于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工程力学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和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所、高等研究院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力学学科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先后列入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示范硕士点。2005年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成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又成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大楼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2004年以来总共投入2300多万元,购置了各种先进的力学实验设备。在学科队伍建设上,南昌大学力学学科形成了以长江学者、 国家杰青、井冈学者、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才、全国百千万人才的第一、二层次人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创新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研究方向非均质材料力学及其应用、工程结构与岩土力学、非线性动力学、微纳米力学。
11、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资料介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于2014年。该流动站依托于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是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1994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授予权,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研究人员60余人。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博士20人。其中:博导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国教学能手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近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科研项目六十余项,获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奖励三十余项。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苏区革命史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